English

读《如面谈》

1999-05-0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席君秋 我有话说

读《如面谈》,感觉作者止庵就坐在我的对面,品饮一杯淡绿的清茶,向我娓娓道来。这样的情境也许过于雅致,可我的的确确的融会在其中,它真的很特别。

“……或者说你真是读书读得迂阔了,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,又岂只在少读几本书呢,但我确实是因此痛切地怀想此一故友,就像因为一场球赛而想到某某,因为一顿好饭而想到某某一样,正是这些具体的东西使我们不能忘怀他们,为他们无可挽回的死而难过。”(《蝌蚪纪念》)。上面这些语不惊人的话常常让我重读,我喜欢这些朴素平淡的日子。细细回味之后,我则认为止庵已经把那样一些质朴的文字蜕变成为美丽的诗句了,将那种美丽藏得很深很深,同时也把怀念故友的挚情藏在了平淡无奇的文字后面了。如此细腻的友情,令我感喟不已。

我认识止庵多年,更多的了解还只局限于他的作品中。其实止庵是位诗人。早年上大学时就已发表了许多诗,出版过诗集。同时他还写了一些小说。后来他就编书,编的都是很有分量的书。再后来他就干脆写书。他嗜书如渴。读书,编书,写书是他日余生活最为重要的一件事。其实每一位作者都在试图寻求一种更为恰当的表现形式。写过诗歌、小说的止庵,这些年他在写散文(确切的说是随笔),我想止庵之所以选择这种表达方式,也许更能充分地传达出止庵的思想、情感和追求。我读的散文比较多,曾经系统地通览过中外现当代的绝大部分作品。记得进入90年代后,散文曾一度泛滥,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,出版社争相出版,作者也纷纷加盟,由此壮大了沉寂许久的散文队伍,可是作品却良莠不齐。我则更喜欢读那些实在无华的文字,这类文字才可谓之美文。有的作品确实让你真的不忍掩卷,回味之余冉冉升起一些语言之外的什么,或是“奇思怪想”吧。既而又会慨叹良久。止庵的散文(随笔)是属于那种耐回味的。

止庵所追求的散文语言是平和、淡远、含蓄,意在言外,或言有苦涩味。并且认为散文语言的美是准确、朴素、精炼的美。做为一种追求,止庵在《如面谈》里的每一篇或长或短的文字,我读后感觉他的语言干净、利落,绝对没有冗长的叙述或滔滔不断的抒情。即便是一些非要说清楚不可的事物或是一些非要表达尽致的情感,他都处理得极为精当、简约。大概归结于他的阅读习惯吧。他总在忙里偷闲读书,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他去粗取精,他的哲学思想也不由自主地渗入文章中。但是他又是极为理性的,随意一段平淡的文字都能感受到他鲜明思想的脉动。独到的见地会使朴素的文字生动。譬如这样的句子在我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动、惊叹。“读书是一己快慰之事,没有必要凑热闹。我们大可以等到尘埃落尽。”(《读书续谈》)。“或许越是沉重得久了,终于到来的轻松就越值得警惕。”(《四十不惑》)。像这样的句子在《如面谈》中太多太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